高校的教学管理直接关系着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随着信息化、网络化在高校教学管理中应用的普及,二级学院繁重复杂的教学管理工作将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而目前“大数据”浪潮又引发信息时代的新一轮变革,对教学管理信息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承接一线教学管理工作的二级学院,应以此为契机,遵循合理的管理思路,从实际出发逐步完善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使教学管理工作具有科学的运行机制,保证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一、二级学院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模型——“PDCA”循环
“PDCA”循环又叫质量环,是管理学中一个通用的模型,于1930年由休哈特(Walter A. Shewhart)构想,后来被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Edwards Deming)在1950年再度挖掘并广泛宣传和运用,它是全面质量管理应遵循的科学程序。
P:计划(plan),方针和目标的确定以及活动计划的制定;D:执行(do),具体运作,实施计划中的内容;C:检查(check),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明确效果,找出问题;A:处理(action),处理检查的结果,肯定成功经验,予以标准化,同时,总结失败教训,避免重现。对没解决的问题,即提交下一个“PDCA”循环。这四个过程周而复始,完成一个循环,解决一些问题,没解决的问题进入下一个循环,如此阶梯式上升。实际上,“PDCA”循环是有效进行任何一项工作的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
二、二级学院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PDCA”循环模型实施环节
“PDCA”循环实质上是由多个大小不同的循环组成的,环环相扣,大循环是小循环的依据,小循环是大循环具体执行落实的步骤,循环之间应该相互协调、促进,向同一目标努力。二级学院的教学管理工作涉及范围广泛,为做好各项工作的信息化管理,运用管理学中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PDCA”循环是保障此项繁杂工作更加条理化、系统化、科学化的重要管理思路。
从学校总体教学管理任务分析,二级学院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按工作内容可分为教学计划与运行管理、教学信息与质量监控管理、教学改革与建设管理、教学行政管理四大模块,每个模块涉及到的具体教学管理工作的“PDCA”循环模型如图1所示。
每项管理任务均需具体化、细化,形成一个“PDCA”小循环,即为具体管理任务,如图2所示。各项任务以“PDCA”循环周而复始地进行,且遵循阶梯式上升的原则,每个小循环是大循环的具体执行与落实,各项管理工作相互协调、相互促进。
依据校级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和二级学院的实际情况,遵循“PDCA”循环管理方法的P-D-C-A步骤,规划二级学院各项管理任务的信息化建设工作,使教学管理逐渐规范化、科学化,以真正实现教学管理的现代化,并更好地为高校人才培养和高等教育事业现代化服务。
(作者:王志芳 杨涛 邢静忠 李新荣 天津工业大学)
(摘编自《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年第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