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改的研究性教学(提纲)
安徽工业大学高教所 王端庆
[摘要] 本文提出开展研究性教学要以学改为基础。在研究性教学概述之后,讨论了大学生学习必须改革、国内外学习改革的新进展以及大学生学习改革的原则,内容和要求等问题。
[关键词] 研究性教学 学改 提高创新能力
教育部教高[2005]1号文对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出了若干新要求和措施。在更加注重能力培养方面,第一次把“着力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放在“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之前。专列一条提出要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其中包括建立大学生尽早进行研究的制度,推进研讨性教学方法和文学习方式,目标在于提高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的能力。进行初步的探索性研究工作。
从总体上来说,推进研究性教学作为大学本科教学普遍性要求是一个全新的教改课题和研究领域。需要从教育教学思想观念、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结构、教学过程组织、师资队伍培养、教学条件建设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和改革。其基础和核心又在于大学生实施研究性、科学探究性学习。如果学生的学习方式依旧,则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就是一句空话。因而我们提出了“基于学改的研究性教学”这一命题。学改是推进研究性教学无法逾越的问题。本文在对研究性教学概述之后着重就学改问题提出一些看法,企求对有效地开展研究性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研究性教学概述
(一)研究性教学应复盖教学全过程;(二)研究性教学应以提高创新能力为目标;(三)发展能力和终身教育问题
二、大学生学习必须改革
(一)大学生学习改革的宏观背景
1、学改在为21世纪培养高素质人才中的意义;2、我国大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二)清除传统教育思想影响
1、“智育第一”还是“树人为本”;2、重视非智力因素对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3、应从维持性学习向创新性学习过渡;
(三)必须应对知识经济时代新挑战。
三、国内外学习改革的新进展
(一)国外有关学习改革的新要求
1、学无止境:创新性学习模式;2、发展终身教育思想,培养完善的人;3、“教育四大支柱”,首要的是“学会求知”;4、从“学会关心”到“学会和睦相处”
(二)学习改革的若干新概念
1、知识体系结构新变化;2、教学、教学过程新概念框架;3、一种新的课程观:从3R到3S、4R;4、建构主义教学与互动式学习
四、大学生学习改革的原则、内容和要求
(一)大学生学习改革的主要原则
大学生学习改革的原则应与高等学校学习改革的主要原则相呼应。主要是:
1、大学生学习改革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作,要重视学习、吸取国内外有关的先进理论、观点和实践经验,以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为先导。
2、把新时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设计和具体学习环节改革探索结合起来。力求做到总体改革目标明确、起点较高;具体环节改革切实可行,可操作性强。
3、理论课题研究与具体学习环节改革实践相结合。理论研究要服务于具体环节改革实践。在具体学习环节改革实践过程中重视理论总结和提高。
4、从各类学校、各类专业人才、各种不同条件的学生状况出发,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提倡开展多种形式、多种方案的改革探索,不求一律,但求有效。
5、重视改革试验的内外环境、影响因素分析,努力创造条件、增强动力、克服阻力,妥善转轨。争取进步,允许试验失败。
6、一切改革试验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自主学习精神,主动参与精神,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改革,参加教学管理。使大学生学习和学习改革成为高校教务部门和学生工作部门的工作中心和重点,使学生成为高校及其领导关注的重点。
(二)大学生学习改革的内容和要求
1、认识自己,明确目标,建立自己的一生追求;2、掌握“学习”的经济学,做成功的时间管理者;3、努力提高自己的信息处理能力;4、学与思结合,开发自己的创新能力;5、知与行统一,重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提高经验知识水平;6、重视情绪健康,提高情绪能力、发挥学习潜力(参考文献略) 2005年4月修改稿
注:本文全文请见安徽工业大学高教研究所网页(网址为:www.ahu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