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号 |
成 果 名 称 |
获奖等级 |
主要完成人 |
|
1 |
给排水工程专业的仿真实验教学 |
一等奖 |
蔡建安、钟梅英、张文艺、戴波 |
|
2 |
建设基础、综合、设计三个平台,构筑物理实验新体系 |
一等奖 |
杜义林、凌洁、孙文斌 |
|
3 |
安徽工业大学学分制改革研究与实践 |
一等奖 |
李家新、晏群、汪涧江、顾明言、于永华、宇业珍、唐桂英 |
|
4 |
《结构化学》多媒体教学课件(CAI) |
二等奖 |
刘祥 |
|
5 |
《工科化学实验》教材 |
二等奖 |
陈同云、郭万华、朱静、焦传英、王光明、刘祥 |
|
6 |
运动学多媒体教学 |
二等奖 |
邱支振、邱晗 |
|
7 |
制图课程课堂多媒体教学与网上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
二等奖 |
仝基斌、晋萍、汪丽芳、李传兵、李碧研、俞金众、高敏 |
|
8 |
电路电子实验教学的改革 |
二等奖 |
游春豹、吴超英、武卫华、杨维翰、 方华超、郭华 |
|
9 |
编写《AVR单片机应用设计》教材,研制配套教学实验装置 |
二等奖 |
丁化成、李君凯、丁易新 |
|
10 |
建立和完善教改项目管理机制努力推进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 |
二等奖 |
曹大文、于永华、雷金火、毛国红 |
|
11 |
教学质量量化考评的研究与实践 |
二等奖 |
姚昭章、王志海、黄修权、高仲明 |
|
12 |
教学状态与质量实时监控与评价系统的研究和实践 |
二等奖 |
蔡保兴、李家新、周世军、于永华、徐宏 |
|
13 |
搞好重点学科建设,促进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 |
三等奖 |
王海川、王世俊、周云、乐可襄 |
|
14 |
校“十五”规划教材《塑性加工设备》 |
三等奖 |
郑光文、邓小民、高仲明、卢秉林 |
|
15 |
化工基础课程的整合及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 |
三等奖 |
水恒福、张代林、崔平、韩永霞、裴秀中、王德强、张超群 |
|
16 |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多媒体教学软件开发 |
三等奖 |
汪永明、吴玉国、汪世益、余晓流 |
|
17 |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人才素质与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三等奖 |
王启平、潘紫微、王彪、韦良德、孙宝强、李志杰、汪世益 |
|
18 |
专业基础课程综合课程设计研究 |
三等奖 |
陈玉燕、於胜利、李金厚、刘一帆、陈飞 |
|
19 |
电工学计算机仿真实验的推广应用 |
三等奖 |
骆雅琴、郭华、游春豹、吴燕君、戴慧洁、周春雪 |
|
20 |
数据结构CAI |
三等奖 |
秦锋、徐宏、季小明 |
|
21 |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研究 |
三等奖 |
张辉宜、陈学进、吴光龙、黄谨娉、王小林、王皖陵、骆力 |
|
22 |
大学物理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更新 |
三等奖 |
张清、夏金德、何贤美、陈德祥、程克俊、曹天守 |
|
23 |
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研究 |
三等奖 |
王锴、席彦群、王明虎、梅艳晓、刘娟 |
|
24 |
加强经管类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 |
三等奖 |
洪功翔、查会琼、李丽、黄永兴、潘德喜 |
|
25 |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整体方案的探索、确立与实施 |
三等奖 |
汪五一、王琳、刘莉、胡艺、齐昕 |
|
26 |
校级重点课程建设——《思想道德修养》教改综合研究报告 |
三等奖 |
张洪根、曹大文、陈选华、王薇、方华、葛贤平 |
|
27 |
安徽省学生军训工作评估体系研究 |
三等奖 |
任宏权 |
|
28 |
大学生个性化体育教学形式及考试内容与方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
三等奖 |
胡涛、朱小平、张传峰、赵家贵、许在华 |
|
29 |
实验技术开发基金项目的管理运行与实践 |
三等奖 |
唐桂英、徐宏 |